本报记者 王晶晶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中国数字贸易的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副处长、研究员武红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贸易正在为我国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新机遇。从产品服务看,数字贸易丰富了我国出口产品线,完善了我国出口产品类型,在有效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促使产品本身价值增值、增加更多额外附加值服务等方面赋予了更多内涵。从工艺流程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算法和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和使用,降低了研发投入成本,优化了技术创新流程,所有生产要素得以重新配置和重组,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全球服务联盟发布的报告指出,90%以上的服务贸易企业正在开展数字化转型,使原来不可贸易的服务成为服务贸易的现实内容,大大增强了全球贸易的活力与韧性。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TOPAZIOjewelry董事长熊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主要从事珠宝首饰行业,其中,珍珠是主营业务,从上游端来说,珍珠主要从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不同国家的珍珠养殖基地和商户手中采购,国家与商户比较分散,供货商多且不稳定。在他看来,如果能运用数字化管理,促进数据流通,就能节约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去一趟大溪地采购必须跑到当地进行进货验货,每人每次的费用都在5万元以上,一年要多人多次采购,近100万元的差旅费对我们中小企业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熊城以到法国大溪地采购珍珠为例告诉记者。另外,企业涉及到的下游销售商在全国各地,每次交易基本都要跑到当地与客户交易。因此,如果能运用大数据,通过数字化管理打通上下游,不但能从时间、物力、人力上提高速度和效率,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成本上的节约。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家表示,他们都期望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着力促进企业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但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同样,数字贸易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武红表示,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前期规划储备不足。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根据自己的业务提升数字化能力建设,并未主动出击,抢占新一轮制高点,而是被动等待,观察大型企业的做法盲目效仿。
二是企业数字化领域相关人才供给不足。中小企业招聘遇到不少困难,目前从业人员大多以计算机专业为主,有些大学刚刚申报大数据专业或刚刚产出第一届毕业生,计算机、大数据相关交叉专业设置及由此产出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
民建北京市海淀区企业委员会主任、北京易海分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欣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调研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转型方面普遍存在对数字化认识不足、数字化转型的财力不足、缺乏数字化转型人才等问题。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应从哪些方面着力?武红表示,首先,通过多种手段提升企业员工对数字贸易的认知。引导中小企业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和实施细则,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时间点、任务书和路线图,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其次,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吸纳数字贸易专业技能人才。一方面,通过本单位轮岗,外派访问学者到知名数字企业学习等方式,培养本单位已从业员工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定向到各大院校招收复合型人才为我所用,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做好创新型人才的储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