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地变成美家园――河北邯郸开展生态修复行动小记

2024年03月03日 经济刃舞 阅读(89455)

  新年初雪后,河北邯郸紫山生态公园银装素裹,被积雪覆盖的青山湖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的生态画卷。

  紫山坐落于邯郸市丛台区西北部,是太行山余脉的主峰,矿产资源丰富。曾经的粗放开采使山体千疮百孔,地下资源遭到掠夺性开发。近年来,邯郸市通过政府主导、资源整合、市场运作等举措,使废弃矿山变身为城市后花园,也撑起了周边农民的钱袋子。修复紫山废弃矿山的做法还入选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名单。

  “过去,煤灰四处飞扬,家里一年四季不敢开窗。现在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让我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家住紫山附近的邯郸市丛台区三陵乡西陶庄村村民刘荣说。

  上世纪80年代初,紫山核心区内先后有40余家煤矿,长期无序开采致使山林损毁、地表沉陷、生态恶化。设施落后的煤矿企业粗放经营,还带来粉尘飞扬、车辆遗撒等二次污染,紫山逐渐沦为城市脊背上的巨大“疮疤”。

  2014年起,邯郸市拉开紫山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序幕,打破自然资源、林业、环保、水利、交通等行业壁垒,统筹推进水域保护、矿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周边环境提升五大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2亿元,把紫山核心区内修复的土地全部流转,让紫山矿区这个数十年高强度开采遗留的环境“包袱”变成新的发展资源。

  “开展整治以来,我们累计修复矿坑面积6000余亩,修复治理率达到100%。”邯郸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涌说,在整治工矿废弃地过程中,对区域内煤矿和石料厂依法关停取缔,共清除小煤矿、煤场、石料厂200余家。

  邯郸市还将滏阳河水引入紫山,开展大规模植绿造绿,植树逾80万株,增绿6500多亩,森林覆盖率从16%提升到96%。在紫山内建成水域面积近400亩的紫云湖,激活整个生态涵养区。

  矿山绿了,生态好了,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邯郸市利用紫山紧邻市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绿色文旅、乡村旅游等产业,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我们在景区入口处建成总面积300亩的梯田花海景观地,现在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这里会变成花的海洋,好多游客来此观光休闲。”李涌说,紫山生态公园内还修建了约30公里自行车道、观光车道、游步道等,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辅以月季、蔷薇、迎春等景观花卉,初步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错落有致、色彩多变的生态效果。

烟尘地变成美家园――河北邯郸开展生态修复行动小记

  邯郸通过政策激励,实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在紫山建设万亩高粱、万亩油菜花示范基地,建立集特色农产品推广种植、特色物产展示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商园,崛起一大批现代农场、网红民宿、房车露营地等生态产业。

  邯郸市还加大对紫山历史文化的系统考证和深度发掘,将紫山书院、马氏宗祠等具有文化特色的项目融入紫山规划建设,丰富紫山的文化肌理和文化内涵,促进优质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向优质文旅产品转化。“我们统筹紫山周边资源,目前已规划10余块建设用地,拟打造集文艺演出、游乐、研学、康养、餐饮、主题酒店、露营、直播等新业态于一体的特色文旅项目。”李涌表示。

  生态好了,百姓腰包也鼓了。附近的许多村民在景区找到了工作,有的将闲置房屋改成特色民宿,端上生态旅游饭碗。数据显示,2023年紫山景区接待游客80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9个村1500余户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周边25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紫山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取得的显著成效,是河北省开展大规模生态修复行动的一个缩影。”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黄景宝表示,截至2023年底,河北已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5700余处,总面积达40余万亩。同时,将矿山生态修复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最新发布
  •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