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观察网/
  • 财富观察/2023年险资股权投资盘点:出资额领衔金融机构LP 加码股权投资仍需突破诸多瓶颈
2023年险资股权投资盘点:出资额领衔金融机构LP 加码股权投资仍需突破诸多瓶颈

2024年02月11日 经济刃舞 阅读(106430)

  2023年,保险资金PE投资提速。

  数据显示,2023年机构LP出资规模达到1.28万亿元。其中, 政府资金、企业与金融机构出资额排名前三。在金融机构LP里,保险机构出资额最高,达到约768亿元。

  与此同时,在去年出资额排名前10的机构LP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144.62亿元与90亿元,排名第四与第九位。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人身险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达到约2.3万亿元,同比增长8.97%,在保险资金运用占比为9.4%,仅次于债券投资。财产险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也达到1273.58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资金持续加码股权投资,主要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与高科技产业;二是,股权投资的跨周期性,能令保险资金更好地应对短期经济周期波动风险;三是,股权投资的长期性,与保险资金较长的负债期限相匹配。

2023年险资股权投资盘点:出资额领衔金融机构LP 加码股权投资仍需突破诸多瓶颈

  “保险资金加大股权投资,也符合全球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新趋势。”一位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指出。近年,欧美保险机构也纷纷加大股权投资、房地产REITS等另类资产的配置力度,博取更长期稳健可观的投资回报。

  记者获悉,尽管去年保险资金加码股权投资力度不减,但在实际操作环节,某些制度规则障碍与市场约束仍给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构成挑战。比如保险资管产品在税收政策方面仍存在税收公平性与重复征税等问题;保险资管产品投资未上市企业存在三类股东限制,无形间制约股权投资计划等产品作为长期股权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险资管机构在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仍相对保守,导致他们对扩大股权投资版图存在顾虑。

  去年10月底,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称《通知》),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众多保险机构看来,此举通过放宽保险资金绩效考核,将引导更多保险资金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实体经济与高科技产业发展。

  记者多方了解到,为了给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创造更良好的环境,多位保险专家正建议优化保险资管产品投资未上市企业的股东限制,扩大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计划范畴,继续放宽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考核范畴与提升激励机制,助力更多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支持中国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险资大手笔股权投资“动作频频

  去年以来,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动作不断。

  去年底,中国人寿携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广西投资集团,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形式投资广西投资集团、广西能源集团旗下核电项目。据悉,这只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100.02亿元,在去年12月26日完成首笔40亿元出资。

  此外,中国人寿旗下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设立的“中国人寿-沪发1号股权投资计划”也完成资金募集,成功摘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J00045”资产包,以S份额投资方式受让上海汽车集团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所持资产。

  除了大手笔股权投资大型企业旗下项目资产股权,越来越多保险机构纷纷聚焦区域股权投资机会。

  去年初,中国太保中金公司签署大湾区绿碳科技基金合作意向协议,这只基金目标规模100亿,首期30亿,主要投资大湾区地区的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城市、绿色制造等领域高科技企业。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总裁贾飙表示,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助力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在他看来,在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对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产生最直接推动作用的,就是直接股权投资和间接股权投资。去年下半年以来,自主可控、科技安全、芯片半导体、新技术、数字产业化、高端装备制造都成为保险资管公司和保险公司最关注的股权投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保险资金持续扩大股权投资布局,相关部门也着手规范保险机构开展股权投资业务。

  去年11月,为了掌握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股权投资业务整体情况,提高行业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根据监管部门相关工作安排,组织行业开展保险公司股权投资情况排查工作。

  据悉,此次排查的机构范围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监管原则,主要包括保险公司投资的各级非保险子公司以及保险公司、各级非保险子公司投资的非控制型未上市企业;保险公司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控制的各级未上市企业;保险公司投资的各级非保险子公司,穿透至底层:保险公司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控制的子公司,也需穿透至底层。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如今保险机构通过股权直投或基金投资等方式对非保险机构实现控股或参股投资,形成复杂的股权关系和嵌套的交易结构,甚至可能产生违规投资行为,导致监管部门对这些股权投资和底层机构的风险穿透与管理难度较大;加之保险公司对这些非保险业态的管理缺乏专业经验和人才,也可能形成管理盲区与空白,因此此次排查有助于相关部门全面了解相关风险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规避潜在风险,助力保险资金股权投资业务稳健发展。

  加码股权投资仍需突破诸多瓶颈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去年保险资金股权投资金额持续增长,但当前不少瓶颈仍在制约险资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

  贾飙直言,当前保险资金对负债刚性、安全性的高要求,与股权投资的高风险属性并不“匹配”。此外,保险公司仍缺乏股权投资人才和能力,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受到偿付能力的约束,都会影响险资加码股权投资的主要障碍。

  在他看来,若要提高保险资金股权投资金额与比例,需要相关部门优化考核制度和监管政策,保险机构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并提高投资能力。

  去年10月底,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实施三年长周期考核。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将明显给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业绩考核“松绑”。通常情况下,股权投资的第一年很难产生投资回报,面对以往的净资产收益率按年考核规定,保险公司不太敢投资早期项目或加大股权投资金额。随着净资产收益率考核周期拉长,保险公司将更有底气开展某些早期项目投资,助力更多国内高科技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

  上述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受此前净资产收益率按年考核规定影响,他们基本不大考虑投资VC基金,如今在《通知》发布后,他们已关注某些专注特定高科技领域VC基金的投资机会,并对个别VC基金开展前期的投前尽职调查。

  贾飙认为,要让更多保险资金通过投资股权基金推动国内产业体系再升级,不妨采取三大措施:

  一是,通过S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即保险资金可以通过S基金的方式,积极参与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既可以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提高安全性,又能缩短投资期、获得更快的DPI(现金回款倍数)与更稳健的IRR(内部收益率);

  二是,通过并购基金投资中期项目并扩大投资领域。保险资金参与并购基金出资,一方面可以作为长期有耐心的资本,协助并购基金整合提升企业价值,通过上市、战略投资者接手或其他基金接续退出,另一方面保险资金关注的投资效率、基金估值、跟投机会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并购基金得到较好解决;

  三是,通过Pre-IPO基金、战略配售基金投资后期项目。在当前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大背景下,保险资金通过Pre-IPO基金、战略配售基金进行后期项目的股权投资,既能分享产业发展的成果,又能缓解险资的投资压力同时,进一步活跃资本市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最新发布
  •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