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小米汽车泄密“破案”:三名前员工擅自行动 将辞退永不录用

2023年12月21日 经济刃舞 阅读(108718)

  眼看着小米汽车离上市越来越近,越来越多关于小米汽车的“剧透”也开始出现,而这背后牵扯到了一场泄密风波。

刚刚!小米汽车泄密“破案”:三名前员工擅自行动 将辞退永不录用

  12月19日,“小米公司发言人”在微博上发布了《关于小米汽车相关恶意泄密及谣言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据了解,小米汽车部有三名前员工擅自参与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造成了不实信息流传。

  对此,小米集团已对上述员工做辞退处理、永不录用,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此外,媒体“ZAKER”“小白买车”相关员工也泄密了有关小米汽车的拍摄内容,小米集团将追究两人及所属媒体泄密责任。

  小米集团强势回击“泄密”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组小米汽车实车拍摄照片。有报道称,小米汽车已锁定泄密媒体,将根据签署的《保密承诺函》进行追责,该保密协议签署金额高达300万元人民币。

  关于赔偿金额是否是“300万元”,小米集团目前尚无公开回应。不过在本次《声明》中,小米集团对事件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2023年12月17日,媒体“ZAKER”员工包某某、员工关某某,在签署《保密承诺书》、明知保密义务与相应罚则的情况下,未经许可有意泄露保密拍摄内容。

  “经小米集团保密管理团队查实,以上两人已承认其违反保密义务的行为。经与其所属媒体沟通,我们将依据双方签署的《保密承诺书》相应条款追究两人及所属媒体泄密责任,包括并不限于公开道歉、罚金。”小米集团表示。

  此前,曾有观点认为小米汽车照片泄露是“自导自演”,而本次《声明》打破了这一质疑。有网友调侃称:“小米集团车还没卖先赚了罚金,这波不亏。”

  除了上述媒体的泄密,小米汽车也曾出现关于发布时间等一系列谣言。在《声明》中,小米集团查实,2023年11月和12月,小米汽车部三名前员工于在职期间,以收取“咨询费用”为目的,未经许可擅自参与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臆造传播大量错误、不实信息,严重误导市场、扰乱小米汽车正常业务开展。

  小米集团表示:“以上三名员工,即于某某(前电控系统与软件团队员工)、施某(前冲铸工艺团队员工)、张某(前量产质量团队员工),严重违背《小米集团员工行为准则》及公司规定的保密义务,小米集团已对其做辞退处理、永不录用,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小米集团对组织相关活动的券商、投资机构,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百亿元投入能否“杀出重围”?

  面对泄密的强势出击,体现出了小米集团对小米汽车的重视。12月18日,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第一辆车投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了100亿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中出现了两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分别搭载了磷酸铁锂电池(襄阳弗迪电池)和三元锂离子电池宁德时代)。

  两款电动车的申报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申报生产地址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号院”。根据天眼查,上述地址和2023年11月3日成立的“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第一分公司”地址一致,该公司法人代表为雷蕴,所属集团为小米集团。

  此前小米集团宣布造车时,雷军曾表示:“我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今年3月,雷军表示,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

  根据小米公告,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3亿元)。雷军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10年最宽广的发展赛道。

  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还未上市的小米汽车能否“分一杯羹”?雷军认为:“造车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竞争将是残酷的。”

  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比亚迪(26.31万辆)、特斯拉(6.55万辆)、吉利(6.35万辆)、上汽通用五菱(5.43万辆)、长安汽车(4.46万辆)。这意味着,小米汽车想要“造车成功”难度并不小。

  国金证券研报表示,小米汽车在品牌上具有优势,这主要体现在:

  1、小米受众广泛,并由此获得较高热度容易吸引客流,拔高进店量及订单量;

  2、小米之家遍布全国,渠道完善后将晋升新势力第一梯队;

  3、小米长期坚持性价比定价,降低购入门槛的同时刺激需求转化。

  该研报认为,小米品牌优势将成小米汽车销量的催化剂。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最新发布
  •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