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迎来 “数字化转型主题日”。这是我国生态环境部首次在中国角设置“数字化转型主题日”,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国务院参事室、清华大学、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中环联合认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1世纪中心、WBCSD、WRI等多家政府相关机构、大学及国际机构共同承办。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赵冰在关于“数字经济与低碳发展”边会上表示,数字技术在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创新模式、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共建美丽地球做出贡献。
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总裁董本洪在当天关于“弥合数字鸿沟、构筑气候韧性”的边会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要的颠覆式创新和应用离不开数字化,阿里巴巴把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和构建广泛的数字平台参与者生态作为气候应对的核心战略;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防范自身相关风险,更是激发创新潜力,促进成规模的减碳,并在其中获得新商业机遇的战略性选择。
甲烷是本次COP28关注的焦点议题。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人为温室气体,减少化石燃料开采产生的甲烷排放是气候政策的重要目标。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及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业内专家组成的Carbon Monitor团队,与阿里云团队合作,在COP28上发布了“甲烷地图”――GRACED全球近实时甲烷地图网站,提供近实时更新、8天尺度、全球覆盖的化石燃料甲烷排放网格数据。
2021年12月,在国内互联网企业首份碳中和行动报告《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中,阿里巴巴开创性地提出“范围3+”概念,承诺在自身运营(范围1和2)、价值链(范围3)的减碳之外,将带动上下游生态减排(范围3+),实现15年减碳15亿吨的目标。此后,阿里巴巴逐步完善了“范围3+”的方法学与减碳场景。2022年,阿里巴巴发布了《范围3+减排:超越价值链的企业气候行动方法学》,并在过去两年中,在低碳出行、低碳餐饮、低碳商品、低碳物流等八个重点减碳场景上,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开发了超过100个减碳方法学,超过30个中国团体标准。
此次COP28上多方联合发布的团体标准《企业范围3+温室气体减排核算和报告通则》,进一步科学梳理普适性的“范围3+”减排核算和报告的指导方法,意味着“范围3+”减碳成为获得行业认可的通用准则,正式在国内进入体系化的标准建设。借助COP28这样的平台,这套中国标准也逐渐成为被全球认识、接受的“绿色方案”。就在COP28开幕前夕,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宣布阿里巴巴集团正式成为首家入会的亚洲科技企业。(经济日报记者 李学华)